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省散装中心于12月8至9日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浙江省第二届预拌砂浆职业技能竞赛。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韩洪祥出席致辞并宣布开赛,省总工会、绍兴市商务局、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全省11个地市共18支队伍、54名选手参赛。
开幕式上,韩洪祥二级巡视员表示,本次竞赛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六学六进六争先”的具体举措,全省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激发创新潜能,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锤炼行业工匠精神,为散装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次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两个环节。理论考试考核预拌砂浆的理论知识,测试环节选手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神静思,努力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交出高分答卷。
实操考核重点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合砂配比的优化操作试验、砂浆稠度和保水率目标值配制操作试验来展示业务技能,实操环节选手保持专注力,操作手法娴熟,训练有素使用各项试验工具,在配比试验中规范准确的进行配料称量、干料混合和缩分、筛分等工序,在配制操作试验中进行细致精当的配比、选材、搅拌操作,各项工序准确连贯、细节流程规范。
经过两天角逐,舟山市获团体一等奖,宁波市、杭州市获团体二等奖,嘉兴市、衢州市、绍兴市获团体三等奖;温州市、湖州市、台州市、金华市、丽水市获优秀组织奖。宁波代表队沈宇鹏获个人竞赛一等奖,舟山代表队乐勇、孙正道获个人竞赛二等奖,杭州代表队徐磊、嘉兴代表队沈宝芳、衢州代表队徐慧春获个人竞赛三等奖;嘉兴代表队陈惠林、夏发良、吕惠东,宁波代表队沈宇辉、田文正、钱文全,舟山代表队缪秋红,衢州代表队张樟雄,杭州代表队韩敏峰获优胜奖。此外,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省建科院、省散装水泥研究会、省通用砂浆研究院、浙江益森科技获突出贡献奖。
获奖照片
团体一等奖:舟山市。
团体二等奖:宁波市、杭州市。
团体三等奖:嘉兴市、衢州市、绍兴市。
优秀组织奖:温州市、湖州市、台州市、金华市、丽水市。
个人一等奖:宁波队沈宇鹏。
个人二等奖:舟山队乐勇、孙正道。
个人三等奖:杭州队徐磊、嘉兴队沈宝芳、衢州队徐慧春。
优胜奖:嘉兴队陈惠林、夏发良、吕惠东,宁波队沈宇辉、田文正、钱文全,舟山队缪秋红,衢州队张樟雄,杭州队韩敏峰。
突出贡献奖: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省建科院、省散装水泥研究会、省通用砂浆研究院、浙江益森科技。
闭幕式上,省散装中心负责人立足疫情防控松绑大背景,分析了砂浆行业发展环境,强调我省散装水泥行业要贯彻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将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低碳循环作为后疫情时代顺应趋势、抢抓机遇的应对之策,勉励行业企业在疫情防控松绑后,加快技术人才储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散装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竞赛由省商务厅、省总工会指导,省散装中心、省建设建材工会主办,省散装水泥研究会、省通用砂浆研究院承办,绍兴市商务局、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建科院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本次竞赛还收到广西、安徽等十多个省份兄弟部门的贺信。
散装水泥行业知识普及:我国每年以水泥为核心的胶凝材料,加之砂石骨料等辅助性材料制成混凝土材料的重量接近200亿吨,制成砂浆后的重量接近5亿吨,是最大的物流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是世界上仅次于水人类消耗的最大材料。建材行业CO2排放在全国总量占比10%以上,远高于国际上5%,促进水泥散装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省散装中心积极履行行业管理职责,推动散装水泥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10月,全国水泥产量17.58亿吨,同比下降11.30%,浙江水泥产量1.065亿吨,同比下降4.30%,好于全国7个百分点。散装水泥供应量9190.65万吨,下降1.21%。全省水泥散装率86.24%,同比增长0.17个百分点,散装率高于全国17.24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区第2位。预拌混凝土产量2.43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7.75%,降幅收窄0.34个百分点,产量居全国各省区第4位。预拌砂浆产量1545.80万吨,下降0.19%,产量居全国各省区第3位。
河南省郑州市2年前
yawntest
河南省郑州市2年前
yaw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