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散装水泥行业聚焦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及“三为”专题实践活动,营造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浓厚氛围,实现全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为绿色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交出了一份“十四五”开局高分报表。全年全省水泥散装率85.38%,同比提升1.3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各省区第二位。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为11625.87万吨,增长2.49%;预拌混凝土供应量为3.34亿立方米,增长8.39%,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预拌砂浆产量1998.07万吨,增长26.10%,居全国各省区第四位。全年共节约标准煤637.65万吨,节省水泥用量1466万吨,减排粉尘116.84万吨、二氧化碳523.16万吨、二氧化硫0.39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6020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52.31亿元。
一、系统化推进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三项举措
(一)以提升散装率为切入点探索行业“碳达峰、碳中和”
一是发挥市场调节的导向作用。针对金华市散装率偏低情况,5月份厅分管领导带队赴红狮集团专题调研,引导生产企业采取“提袋装、降散装”的价格策略,充分发挥价格撬动效应,用市场杠杆提高散装水泥的发放。通过市场驱动,2021年金华市散装增长率达到3.70%,位居全省第一。二是积极开展“双禁现”和“双下乡”工作。全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建设工程直接使用水泥进一步压缩。2021年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共使用散装水泥10692.17万吨,占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的91.97%,同比提高10.03个百分点。三是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工作考核。出台散装行业“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散装率提升4个点以达到88%,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全面散装化的水平;科学规划了全省行业的产能布局,杜绝重复建设,引导行业发展提质增效。同时运用行政手段,将推动提升散装率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严格贯彻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等7个部局《关于提升水泥产品质量规范水泥市场秩序的意见》中“禁止各类销售、储运、运输企业中转库包装散装水泥”的要求,全省散装水泥中转库出库量和使用量增长明显。2021年温州、台州、舟山三市散装水泥累计使用量为2802.90万吨,同比增加201.04万吨,增长10.99%。其中,甬、台、温三市列入统计对象的散装水泥中转库出库量增长均超过2%。
(二)以推动行业清洁化生产为主线实现行业“治废”
一是推动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回头看”。自2016年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启动至今,全省599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完成清洁化改造提升,达到“全封闭、无污染、零排放”要求。为巩固清洁生产成效,督促混凝土企业清洁生产迭代升级,省散装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洁生产“回头看”行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层层部署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专项督查行动,11个地市行业管理部门均于8月底出台本市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上报省散装中心。商务厅作为行业主管单位凝聚部门合力,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组成4厅局联合督查组开展联合督查,并邀请混凝土行业专家库成员随行进行“把脉问诊”,共赴11市20县(市、区)实地督查42家企业,各地市级行业管理机构同步检查了400余家混凝土企业。督查过程中,收集废水、废渣处置等相关问题难点,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教授级专家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建议及整改措施40余条,地方行业管理部门依据整改意见跟踪督促确保落实到位。二是推动预拌砂浆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验收。根据商务、经信、自然资源、环保、建设等5部门出台的《浙江省预拌干混砂浆行业清洁化生产实施方案》的要求,省散装中心分别于5月、11月邀请省环保厅、省能源局、杭州造价站、浙江工业大学等专家学者,在杭州召开两次全省砂浆行业清洁生产推进会,要求全面完成预拌砂浆清洁化生产的达标、示范企业验收工作。对进展较慢的地区,省散装中心约谈属地行业管理机构负责人,要求加快推进预拌砂浆行业清洁生产各项工作。
(三)以推动水泥企业“走出去”为路径加快国际产能合作
当前我国水泥产业为贯彻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由原来单一地向全球市场供货,向“走出去”赴市场潜力大、生产能力不足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转变。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浙江建材行业境外投资累计161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为64.57亿美元。如红狮集团2013年启动国际化战略,在老挝、尼泊尔、印尼、缅甸等国家投资约20亿美元建设大型水泥项目,其中2020年5月投产的印尼任抹红狮水泥项目年产高标号水泥300万吨。通过推动建材行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仅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建材,同时实现我省外贸的优进优出。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尽管全省散装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保、节能减碳、绿色发展永远在路上,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是散装率同全国排名第一的江苏相差7个百分点,同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散装率也相差近5个百分点;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产能严重过剩;三是行业装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仍有提升空间。2022年要以深化行业节能减碳新成效赋能塑造散装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多跨协同推动行业发展
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散装水泥工作的统筹,探索建立新的专项工作机制,凝聚相关职能部门合力,压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要更加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在引导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在各项重点工作中找准定位,探索行业管理中的变革性实践,调动社会力量,多跨部门协同推动散装行业发展。
(二)稳步提升水泥散装率
按照2021年全省1.36亿吨水泥用量计算,我省水泥散装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节约水泥1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2.42万吨。因此要继续推动散装率提升,通过政策引导水泥生产企业提升袋装水泥价格,下调散装水泥价格;通过宣传引导居民减少使用袋装水泥,推广应用散装水泥。
(三)打造行业清洁化生产“2.0版本”
全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清洁化生产改造基本完成,但清洁化生产是永无止境,“全面完成”只是第一步,需迭代升级打造清洁生产“2.0版本”。要在设施设备的改造基础上引导行业企业在清洁生产体系机制和生产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行业清洁生产的闭环体系,完善清洁生产评价考核机制;探索构建行业碳排放监测统计体系,依托散装水泥数字化应用平台,将碳排放监测内容嵌入平台场景应用,实时监控行业企业生产运行中的排碳路径,精准测算我省散装水泥行业企业的实时排碳数据,展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河南省郑州市2年前
yawntest
河南省郑州市2年前
yaw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