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我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坚持数字化改革 着眼全链条贯通 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7/19 15:25:22
  |  
阅读量:23
  |  
字号:
A+ A- A

为推进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和溯源能力的现代化,宁波市建材管理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精神,大胆创新改革举措,积极扩大应用成果,坚持全链条贯通,带动全方位升级,做到全过程应用,进一步推动行业改革提质扩面、行稳致远。2022年,“甬砼码”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建设用砂管理模块顺利上线,实现了电子出厂合格证一键归档,圆满完成省建设厅预拌混凝土“全程管、放心用”揭榜挂帅任务,“甬砼码”正式上升为“浙砼管”,成为我市住建领域第一个“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项目。目前,我市138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2370个在建项目全面使用“甬砼码”系统,实行“一码溯源、一码核验、一码归档”,在线监管预拌混凝土4625.8万方,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16.3万份,开具电子出厂合格证46.3万份,填报三方校验单33.1万份,同时,“甬砼码”系统向前端建设用砂延伸也初见成效,生产企业地磅和水电能耗数据也有序接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用建设用砂数质量监管闭环初步形成,市内市外供应宁波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142家建设用砂企业(天然砂企业67家,机制砂企业75家)全部纳入监管,线上流通建设用砂2996.04万吨(天然砂1556.04万吨,机制砂1440.7万吨),开具电子质量证明9.86万份(天然砂4.88万份,机制砂4.98万份)。

2023年,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建筑材料品质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成为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作为地方建材管理部门,我们是工程建设管理的前端防线,同时,也是建设工程现场管理和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从生产端、现场端和市场端的联动,没有从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到竣工验收的全链式监管,就无法实现对建材的有效监管,这也是我们对建材管理的初衷和使命。

为此,我们充分考虑宁波作为全国绿色建材认证试点城市和行业管理体制的优势,谋划以建材产品质量监管为“小切口”,构建“一中心、五平台”(建材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建设用砂、预拌产品、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绿色建材五个业务管理平台)架构的“大应用”,推动建材行业核心业务数字化,推进建材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进程,打造建材产业联盟平台,探索建材领域数字化监管的宁波经验,并将“应用”融入整个“数字城建”中,实现全流程管理。

“一个中心”:以建材行业管理部门的指挥、分析和决策等工作需求为导向,建设预警处置、质量督查、质量追溯和信用评价等四大应用场景综合集成驾驶舱,实现五平台有机互联、一屏总览、一图决策、一键指挥,形成线上、线下分层分级,多维度齐抓共管的闭环式监管新模式。

预警处置应用场景,主要针对建材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资质不能持续满足、原材料“未检先用”、生产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不一致、超负荷生产等常见问题,通过大数据计算、建模等数字化手段实行实时动态监管,机器识别归类形成红、橙、黄三级预警,预警对象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区(县、市)属地管理部门和市级主管部门,改变了以前结果管理模式,解决了过程管控难的问题,保证了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质量督查应用场景,主要针对行业管理部门日常检查计划性不强、靶向性不足、人情味过重等影响检查结果公平公正及形式主义严重走过场的问题,开发建设行业质量督查移动端和PC端线上计划下发、检查对象随机筛选、检查过程实时留痕、检查结果及时上传、检查位置自动定位等服务功能,并生成企业问题库,建立工作台账,拉单列表限时整改,采取“线上+线下”监管新模式,解决传统监管与数字化监管、发现问题与企业整改“两张皮”的问题,确保检查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

质量追溯应用场景,主要针对建材行业上下游企业监管部门多、横向联系少,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原因追溯难、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通过直采工控机数据和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产品去向可查,同时,严格落实各类建材产品进入项目工程三方验收制度,实时记录各批次地方建筑材料“从哪里来、用到哪里、用了多少”,打通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建材使用监管“最后一公里”,达到上下流产业链一体化监管的目的,厘清责任边界,防止无限责任,通过数字化技术,健全完善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追究体系。

信用评价应用场景,主要针对建材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主管部门不明确、企业认识不到位、市场需求不足、制度性安排缺乏、评级权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开发建设信用申请、信用评价、信用公示和应用等线上的信用评价功能,将被评价企业、属地管理部门、市级管理部门、专家组共同纳入评价体系,通过线下年度评审和线上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化、透明化、公开化,同时,将信用评价结果与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产品出厂合格证开具相关联,限制信用等级偏低建材企业产品供应政府投资和公益类项目工程。

“五个平台”:以各建材产品质量监管需求分别开发建设五个业务管理服务平台,将原材料供应商、建材生产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纳入平台监管,加强生产企业内部质量管控,强化产品进场质量验收管控,实现建材行业质量监管的多场景串联。

建设用砂监管平台,以建设用砂生产企业净化设备和整形设备用水用电能耗数据及地磅数据采集为抓手,建立算法与模型评估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际进场数量进行比对,最终实现建设用砂从生产到使用的数质量闭环。

预拌产品监管平台,以预拌混凝土生产为中间环节向两端延伸拓展,加强原材料质量源头管控,强化生产、运输、使用等环节管理,全过程线上操作留痕,使用电子合格证,通过“四环”(联环、闭环、实环和循环)措施,达到“五可”(来源可追溯、问题可分析、去向可查证、现场可视化、责任可追究)目标。

新型墙体材料监管平台,采集企业工控机数据,对墙材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质量信息进行记录,形成支持追溯的产品供应链数据仓,确保项目工程使用的每批次产品数量、质量能够一一对应,实现墙材产品生产、运输、使用全流程质量监管。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监管平台,对接“无废城市”集成应用场景中的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模块,全量掌握可用于再生建材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等级,实现供货企业和生产企业账账相符,对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再生建材建立可追溯机制。

绿色建材监管平台,以绿色建材认证采信为抓手,为绿色建材形成绿色标识的数字身份,为项目工地和消费者提供防伪辨识和减碳计算,建立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库,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一中心、五平台”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抓手,宁波市建材管理中心将以“一中心、五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市建材行业数字化改革,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服务行业为重点,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系统谋划,强化顶层设计,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中彰显建材担当。

作者:宁波市建筑材料管理服务中心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河南省郑州市1年前

yawntest

河南省郑州市1年前

yawntest

美国
87989878